br />\n
百姓不识得几个字,只觉得这个梯田看起来很漂亮,但他们更关注的是:这山上都可以改成水稻田,那他们以后岂不是可以有很多水田了?
\n
岭南的主要作物还是水稻,在山区的容县水田极少,基本都是在山与山之间的洼地,既分散又难打理。但向这样的山头却是每个村民都能分上几个的,若是都能用来改做梯田,他们的田地只会多不会少。
\n
天地多就意味着他们能多收粮食,多收粮食就能养活更多的人。这是百姓们心中最朴素的道理和愿望。
\n
“不是所有山地都可以做梯田,而且这梯田的成本也不低。”康隶书主持这第一块梯田的建造,对其中的门道了如指掌。
\n
他指着梯田的田埂道:“能做梯田的山,不能太高太陡,石头也不可以太大太多。田埂上需要用石头去加固,山下最好是山上可以有水源,这样才能保持水田里的水源充足。现在这座山旁边的老虎头山就有溪流,所以引水过来比较方便。但有这样条件的山不多。”
\n
啊?竟然还要那么多要求吗?
\n
村民有些遗憾,还以为手里不顶用的地都能做梯田呢。
\n
梯田再难开,那也是良田。他们种地的人,难道还怕苦怕累?
\n
只要能开,那边穷尽家中三代人,也要开出来。只要开出来,那就是可以受益后代的。
\n
康隶书还是低估了大家对田地的渴望,只见一个人老农搓着枯树皮似的手,小心翼翼地问道:“那大人,我们村可还有合适开梯田的山坡吗?您给我们指点指点,我们学会了,以后自己也可以弄。这一年两年三年,闲是去挖上几锄头,总有挖好的时候。”
\n
这本就是自己的职责,他们愿意康隶书自然不会拒绝,当即带着人替他们村的山坡山头都看了一遍,最后划定了三座可以开梯田的山。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