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小书院一定是不够用的。
\n
“参考了苍梧那边的书院,平河书院也分成了大中小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预设有三个班,一个班能容纳五十个人左右。小班主要学习认字和基础算数,一共是两年的时间,招收五到十岁的孩子。”
\n
“中班教授的东西也是一样,不过这个班级学制是三年,招收十三岁以上的孩子,等到毕业了刚好出去找工作。大班的话,教授更深一级的知识,正好用来分科,等到小班的孩子学完了可以升到大班,中班要是有天赋的人也可以去大班读。再从大班中找出最好的送去技术大学。”
\n
负责规划书院的院长去苍梧参考后,自己回来也根据平河县的人数多加了几个班级,不过为了让大家压力没有那么大,也考虑到大多数学生读书是为了找工作,院长特地开了一个中班。
\n
李荣生其实也不是正统读书读出来的,甚至可以说现在大齐就没有正统的书院,基本都是家学私塾,老师带在身边,根据你个人进度去教学。这样的好处就相当于有个一对一的辅导和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
\n
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老师的水平决定了你学的东西,甚至很多人学了只是认得几个字,会写几首诗。真正能学到本事的却是少数。
\n
而且有个更大的弊病就是,太容易产生文人之间的小团体了,毕竟一个老师从小带到大,师生天然的就是一个团体,这可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n
而这个问题,现在大齐的统治者也意识到了。
\n
当新帝登基后,为表孝顺是要到第二年才改年号的,也就是今年才是元新一年。元新帝登基后,处处受到世家和藩王的掣肘。藩王离得山高皇帝远,只要没有人和怀安王一样跳出来说要反他,他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n
但世家可是在朝堂上和他朝夕相处的。当自己的一个政令,又一次被反驳,没有一个朝臣吭声的时候。元新气得将御案都踹翻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