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武沉吟道。
\n
岭南缺乏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在技术上的。大齐技术最好的人才在哪里?除了各世家的工匠,也就是朝廷里的最好。
\n
王定武因为之前领兵几十万,每年需要的武器不知多少,和工部打交道得也就多了起来,而且工部的人因为大都是埋首在干活,王定武和他们交流起来也没有那么费劲,偶尔有时间还会一起喝上几口。
\n
“既然如此,那就先谢过父亲了。只要人愿意来我们岭南发展,不管什么要求我都能答应,只要有真本事,黄金万两我也舍得。”王怀玉道。
\n
她又说,“还有书籍的事,父亲回去也问一下族长,若是家中还有藏书,恳求他送一份来岭南,等我们拓印出来了,一定三倍以上奉还。家中子弟愿意来岭南的发展的,也可以过来。”
\n
王定武点点头,父女两个商量了近乎三天的时间,把大齐中有名有姓有能力的,和王定武关系好的,王怀玉想要什么样的人才等等都交流了一个遍,列出了长长的一张名册,王定武才带着一百亲卫,踏上北去的路。
\n
此时岭南又一次进入了秋收时节,以平河县、信业县、汕县等几个岭南平原地区的县为主,成片成片的稻子变得金黄,散发着淡淡的稻香味。
\n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除了桂州少部分地区减产,我们的这个产量,估计能比往年还多一成。”李荣生走在田间地头,看着自己治下的耕地有如此收获,也笑得跟农民一样开心。
\n
“给京都上贡十万担,剩下的全部留在岭南,把各个县的粮仓填满,还有税收维持之前的三成,不要增长。另外,秋收是大事,各地的工程都先暂停,把秋收落实了再开工。”王怀玉道。
\n
二十一岁的姑娘,穿着窄袖的胡服,正弯着腰伸手掂了掂低垂的稻穗,拨开其中一粒,看到晶莹剔透的米粒,眼里满是欣慰。
\n
经过这两年的培育和发展,现在岭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