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柴荣御驾亲征攻城略地,刘崇老当益壮负隅顽抗。俗话说杀人一千自损八百,依我看他们谁也不是英雄!若听冯道之言,怎么会死几万人呢?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只关心成败,死多少人可以忽略不计。关于冯道,后人都认为他是奸臣,因为他前后经历四个朝代九个皇帝,【加上刘守光、耶律德光,应该是五代十一君】按照忠臣不事二主的标准,他肯定算不上忠臣,但我认为他是一个好人!冯道生于公元882年,亡于954年。他生于乱世,也亡于乱世,事四姓九君,这还不包括地方军阀。皇帝轮流做,他岿然不动。因为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从二夫的传统观点,后世的人总是骂他。直到近人范文澜修《中国通史》时,还对冯道的政治道德大加批判。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没有人会要求妇女从一而终,在那个王朝不断更迭的历史背景下,连手握重兵的武夫,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看到明天的太阳,我们怎么能要求冯道不事二主呢?其实冯道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在朝中左右逢源、明哲保身,能够不做恶,救民于水火,已经难能可贵了!效忠于一家一姓,未必就是好人!如果主上昏庸残暴,做臣子的也要和他同生共死吗?冯道最初选择的是割据幽州、自封燕帝的刘守光。这时候冯道一腔热血,满脑子壮志,估计他是很佩服天可汗李世民的,所以就非常想当魏征,于是他时不时地给刘守光提各种意见,态度还相当的不温柔。刘守光在他的不断招惹之下,非常直接干脆地把他扔进了班房。并且告诉所有人,几天之后就送冯道上路,让他到阴曹地府去侍候伟大的天可汗。冯道沉默了, 既然刘守光不是李世民,我也不可能做魏征了。让刘守光杀死或者从今往后言听计从就是忠臣吗?换个主子不行吗?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他做错了吗?冯道在个人修养和行为上,都百分之百地做到了一个君子。请看,史称冯道“为人自刻苦为俭约”,他跟着后唐庄宗李存勖出征攻打后梁时,住在茅草房里,身为大臣连床和卧具都不用,就睡在稻草上。自己的俸禄可以和随从、仆人一起花,每天吃喝在一起,使用共同的餐具。将士们抢来了美女,照例先送给大臣们一些,冯道坚决不要,要是实在推辞不了,他就另找房子养起来,再为她们寻找家人,个个尽心。当他为父亲守孝回家时,农田,颗粒无收,冯道倾其家财赈济乡民,并且亲自躬耕田野。当有人生病没办法种地时,他会在半夜里悄悄地替人种好。田主人登门致谢,他却认为不值一提。地方官因此给他送来“斗粟匹帛”,他也一概不收。后唐明宗年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