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李筠,我们合作吧。关键时刻,李筠的儿子李守节站了出来,就算是为了他自己的命运,都得劝一劝他这位砍自家树根的老爹了。问题其实多简单,想想能和潞州结盟的人有几个?都可靠吗?北汉的刘钧就算真心相助,他能敌得过赵匡胤吗?而其他的人都在观望,到头来就只有以潞州一州之力来和宋朝全国对抗,这样能赢吗? 道理浅显易懂,相信稍微有点智力的人都会知道该怎么办。但是前提却有一点,那就是理智还在。面对儿子的苦苦劝说,李筠的反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他居然这样下令——很好,你说得都对。这样吧,我派你去开封,你亲自去见一下赵匡胤,给我探个虚实明白,也顺便给他谢个恩。李守节呆呆地看着自己的父亲,他真的没法相信,这命令竟然真的是他父亲下的。父亲想明白什么呢?想看看赵匡胤是不是真的怕你,试试他会不会就此抓了你的儿子,杀了你的儿子吗?父命难为, 可怜的李守节只好告别家人,独自进京去见一见新科皇帝赵匡胤。而赵匡胤也没有让他失望,第一句话就差点让他昏过去。赵匡胤笑吟吟地问:“太子,汝为何而来?”可怜的李守节被这迎头一棒彻底打蒙了,他的解释无非就是再表忠心,父亲绝无二心,请您务必相信云云……这样的话半点都打动不了赵匡胤,他笑了笑,说出了一句不像是出自天子之口的话:“归告汝父,吾未为天子时,任汝自为之;吾既为天子,汝独不能小让吾耶?”像不像是小朋友之间争个东西?这东西你原先不要,我拿了你又急,你就不能消消火,让我一步?然后他就把送到嘴边的肥肉李守节放了。是的,为什么要杀他呢?这孩子一点危险都没有,放他回去才最符合赵匡胤的利益。于是李守节平安回到潞州,给他的父亲带去了赵匡胤这些非常“温柔贴心”的话。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李筠马上就明白了赵匡胤想干什么,他是绝对不会相信自己的!? 建隆元年4月,李筠正式造反。这时距离赵匡胤称帝才刚刚过去一百多天。首先,他派人四处出击,广为收集、编辑了大量赵匡胤的反面教材。比如说赵匡胤怎样对柴荣忘恩负义,用卑鄙可耻的阴谋篡夺了后周的江山,怎样欺负可怜的孤儿寡妇等等等等,从根儿上追究宋朝的不合法性;然后再大力深挖赵匡胤家族都是怎样的出身渺小,根本就不配做皇帝,希望以此来唤醒民众们沉睡的激情,来跟他一起造反。第二,他办了件实际点的事。他把宋朝派来的监军绑了,送给了太原的刘钧,以此请刘钧确信,这一次他是认真的,破釜沉舟,绝不回头了;第三,李筠还要联络后蜀的孟昶,他派人秘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