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就被剥了下来。司马光的姐姐进来后看见他在吃胡桃,就问是谁帮他剥的。司马光说:“当然是我自己剥的了,我想了个办法,用开水一泡这皮就剥下来了,你看我聪明吧。”正好司马光的父亲在外面看到女佣教司马光剥胡桃皮的情景,看到他撒谎便走进屋来,狠狠地训斥他:“你这孩子,怎么能说谎话!”司马光知道自己错了,立马低头认错。从此他牢记父亲的教诲,诚实做人,不再撒谎了。天圣九年(1031年) ,司马光随父亲从东京出发,一路经洛阳、潼关、宝鸡,过秦岭,前往四川广元出任利州转运使,在栈道上遇着巨蟒,司马光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扎进巨蟒的尾巴,巨蟒疼得一震,滚到了深不可测的栈道下边。司马光诚实聪明,又十分乖巧懂事,深得父亲喜爱。每逢出游或者与同僚密友交谈,司马池总把他带在身边。耳濡目染,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在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 尚书张存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他。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在司马池死后,也把司马光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培养、教育。司马光二十岁参加会试,一举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初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判官。此时司马池正任同州知州,两地相距较近,司马光经常前往探望父母。同年,他和张存的女儿结婚。庆历元年,司马池病死在晋州,司马光和兄长司马旦扶着父亲的灵柩回到故乡夏县。庆历六年(1046年),司马光接到诏旨,调他担任大理评事、国子直讲。赴京之日,僚友们置酒为他饯行。司马光即席赋诗:“不辞烂醉樽前倒,明日此欢重得无?追随不忍轻言别,回首城楼没晚烟!”这时的司马光意气风发,虽然宦海茫茫,风云莫测,但仍旧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京都。司马光随庞籍在河东路任职期间,宋朝和西夏处于休战时期,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深入民间听取当地人意见。并州进士刘邕对边事很有研究,写成的《边议》10卷很有见地,司马光予以推荐。司马光认为绝市和修建堡垒有利于保护边界地区安宁,于是一面禁绝边民与西夏互市,一面决定修堡。这时带兵将军郭恩乘酒出击西夏,结果大败而归,自己不得已自杀。朝廷御史审理此桉,庞籍被解除节度使之职,贬谪青州知事,司马光向皇帝奏明庞籍是听了他的意见才决定修堡的,应当“独臣罪,以至典刑”。庞籍得知司马光为自己辩解,又上奏章引咎自归,请求免除司马光之罪。庞籍与司马光互相支持难能可贵。庞籍死后,司马光不忘庞籍对他的大恩,待其家人如自己的亲人。司马光任职同知谏院期间,多次向仁宗上书解决继嗣的问题,仁宗觉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