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摩托车修理部,两个浑身油腻的小伙计正在研究一辆比我的政委还要破的小摩托。右边是一家发廊,里面隐约传来有节奏的音乐声,不一会有一个小黄毛子伸出头来不停地东张西望。
在“养胃居”小吃部的左前面,一个修鞋老者在路边树下摆着个摊子。这个老头好象姓谢,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据说解放前家里很富有,后来被人民政府抄没了家产,谢老头后来就没过什么好日子,以至于沦落到今天上街摆摊的地步。他平时很少说话,只会低头补鞋,没事的时候就在那儿玩几张扑克牌,外人也不知其中之奥妙。
就是这样一个详和宁静的地方,却是窃车案件的多发地。
我们的社会还是在不断地发展,新玩意儿不停地更新换代。就象大众代步工具吧,以前我刚工作时,能有辆自行车骑骑就不错了,每到下班时,各个单位门前叮呤呤地一片自行车铃声,恐怕今天再也听不到了。后来就是摩托车成灾了,满街都是屁股冒烟的摩托在飞跑,弄得空气中充满了汽油味和烦人的噪声。进入新世纪后,环保一点的电动车好象一夜之间撒满了街面,上路一看,靓女们几乎是人人跨着个小电驴,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电动车俨然成了街上最美的风景线。
犯罪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我刚工作时,有一个极端的群众,做了个“**粮食局”的大牌子,在一天深夜挂到了我们分局的大门边,第二天把老袁局长差点气晕过去。原因仅仅是这个群众家一年丢了四辆自行车。后来丢自行车的事没人觉得奇怪了,摩托车被盗却象疯了一样,记得盗窃摩托车最疯狂的1999年,有一段时间全市被盗摩托车一天就达三十几辆。进入新世纪,随着电动车越来越多,摩托车的防盗设施越来越好,盗摩的案件逐步下降,盗窃电动车案件迅猛增长起来。
批发市场的前面三个多月时间居然丢了二十几辆电动车,而且大部分是在中午时间丢的,这不能不让人吃惊。
这个批发市场规模并不算大,但因其经营的小百货比较出名,所以本市大多数居民经常会来这个市场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