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自己始终在忽明忽暗里行走。火车好像在追逐着绿色行走,有时在山谷,有时在山腰,有时在山顶飞渡。过秦岭的时候,火车就在山顶,看远山烟云环绕,低头向下望深渊绝谷。
车是顺着不知名的一条河行走的,开始是清澈见底的小溪,行了几百里后诸流交汇形成一个宽阔的河面。河面上有零落的筏子,也有挖沙船,最后见到了载客的渡轮。铁轨逐河而修是符合科学道理的,水流经的地方应有广阔的山隙,水涌出山的路也应该是到捷径。并且,山里人家居住也是在有水的地方,市镇也往往靠水而建。铁路本就是要贯穿市镇的,所以暗合了河流流向。
在山里我还见到了悬崖峭壁上的栈道,修长的木板远看如架在空中无物相托,如电影神话里的登仙路,令我惊叹不已。另外,还见到了类似恒山悬空寺的寺院,鬼斧神工般依山而建,色彩鲜明的沉在绿色的群山里。
车至绵阳时地面开阔了,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大概这是成都平原了。平原上布满了成熟的菜子,连绵不断,人家由稀疏变得稠密。又行一个多小时,车到了蓉城。蓉城又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入蜀山高,韩愈的诗里有“云横秦岭”一词,李白也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话。我以为天下的行路难,何止蜀路?路艰难与否,还是看走路人的心境,若以情趣看路天涯咫尺,若无心咫尺也是天涯畏途。蜀路于我来说是“归”所以自有一番天高云阔。
2、蓉城印象
坐在春熙路的长椅上,还没有离开蓉城,我就开始计算回来的日期了。
戊戌年四月末,我乘着如日行一千,夜行八百的汗血宝马——火车,跨过经纬,穿越了重峦叠嶂的崇山峻岭走近蓉城,不是诸葛亮的武候祠、杜甫的草堂、都江堰胜景、三星堆的招引,而是那脉脉温情——我的爱。
当我拖着行李箱走出车站时,扑入眼帘的是那种碧玉般的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