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小文记录,文有趣味,人也有趣。
候孝贤是台湾著名导演,导过的片子不错,像恋恋风尘、悲情城市色彩游离却有种朴素的感觉,乡风市声,细碎光阴。阿城和候是朋友,两人合作过一些关于电影方面的事。八十年代物资还缺乏时候,有一次候托人从那边给阿城捎来一袋牛肉干,他儿子拿了几块让周围邻居小孩吃,过了一会回来了,说小朋友喜欢吃,想再要几块。阿城对儿子说,告诉他们你爸爸也喜欢吃。他去台湾侯安排他住木栅的安静山边,舒适、安逸,随遇而安的阿城当时也就如此住着,事后要离开时说,下回来能不能就让我住永和豆浆店楼上?事本平常,本来没什么可笑的,但阿城最后一句四两拨千斤把事转弯了,让人笑。
有趣的作者不少,但,大都藏在书里。从书里走出来,和本人是两码事。书里写的是李四,而书外的作者是张三。一部书一旦完成与作者无关了,作者就死了。
有趣分很多种,如同幽默。有人讲笑话,自己笑不止,他人无动于衷;有的人笑他也笑;还有他人笑,自己冷然。阿城当属于第三种。
阿城而今越来越吝惜笔墨,说的多,写的少,有点类似孔子、释迦摩尼等等祖师的述而不作,只是讲道和积极入世。阿城特别能说。王朔问同他交往多年的朋友,他老这么说有重复吗?那人说,她听了十年了,没一夜说得重样儿的。于是王朔叹说,北京几十年出一个人精能说能侃能拉,现在这个人精就是阿城。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这是过去对直隶省人的总体概念,能说,说的天花乱坠,街上的老太太谈起国际大事都头头是道,让人以为国际形势专家到民间体察来了。王朔小说里的人物,那一个不是痞喽吧唧的说的一套套的,俏皮话,小狡猾,当然还有一种慧根的机智。但阿城的“会道”不是王朔的“能说”王朔的说“自己浮在面上的油渣,油光腻腻地漂浮着”而阿城是撇去浮油下的水,智睿深邃。王朔向来肆无忌惮,骨子里也有一种自谦,但对阿城的评价非奉承、吹捧。闲说闲话可看出阿城的智睿。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