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知道友谊本身也有脆弱的一面。友谊同所有感情一样即有柔和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在韧性一面,它可以同亲性相比,其脆弱性又可与爱情不相上下。有时相交数十年,却毁于一夕,有时患难与共几度朝暮,却失去一朝官光奂贱。
中国古人是很有意思的,他们为相交厚薄的友谊定了不同同词,划分出三六九等。刎颈之交、莫逆之交、金兰之交、同窗之交、杯水之交等皆是不同的友谊。友谊的韧与脆弱也逐随这不同的名词,越来越薄,最后有土崩瓦解之势。
有一种生死朋友,它比亲性还爱具有韧性,生死同在,如桃国大义。但也有一种朋友是见胜则纷聚拥而来,附之若蛆,峥败则纷纷逃之。所以培根说:“风光时朋友认识了我,失败时我认识了朋友。”中国古人也从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到门前冷若车马稀,门可罗雀中得出:“一无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现。”
在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苏东坡被逼黄洲时那种世严凉。聚众酬喝,呼朋唤友,得意可以阵臂一呼应着去集的苏东坡,在莸罪之后竟成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办不答,首幸庶儿免矣。”这是世态,同时也是友谊的脆弱。朝堂之上谁还敢给苏东坡说一句话,友人疏离,真是“谁见幽人独往来!”朝堂能为之辩解只有其弟苏东辙。他上书神宗皇帝为兄轼下狱上书,不说其文风,只说其内容,那种忿恨心情或许也只有亲兄弟才不顾生死而为之。难怪苏东坡在狱里写的中说:“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朱了因。”文人之间的友谊粉饰太多,在瞬之间,一切粉饰驳落,虚假尽现。或许只有从高温中凝聚变冷,我们才能知道有没真友情,友情的钢性到底含多少。岁寒方知松后凋矣!文人,友谊之脆弱啊!
这种脆弱是在烈考验中呈现出它的颓废,并且它也不只出现在古人身上,当今文人又何尝没有。在文革中有许多的死者并不仅仅是困为国家的失败,而是死于朋友的攻击,朋友攻击才是让人绝望的,昨夜尚与你相吐夜话的朋友,清晨醒来却成为狰狞的敌人。欣赏你长久的是朋友,知你弱点又何尝不是朋友呢?古龙说:“一个最容易伤害到你的人,通常都是最了解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