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露出水面的鸭趾草,开出一朵朵蓝蝴蝶般的小花。
土路东边的田地,一片棕黄,些许老妪和孩童,拎着小篮蹲在地里,薅破土而出的豆芽。
甭管是嫩是老,只要瞧见了,一律薅走扔进小篮,反正二者都不会被浪费,
嫩的,炒着吃,老的,剁碎喂鸡鸭。
不一会儿,沈青来到了垂柳旁,他将车停在路边,拎着镰刀、麻绳、小桶,往坡下走。
途中,他瞥了一眼麦地,小麦还没发芽,一些肿胀的豆瓣,却冲出了土壤。
那些豆瓣,有黄色的,也有绿色的。
二者本质上没有区别,绿豆瓣是因为黄豆瓣见了阳光,光合作用,产生了叶绿素。
咚---
沈青把镰刀、麻绳,扔在高粱地旁,径直来到了水洼。
沈青脱掉鞋袜,挽起裤腿,拎桶下了水,他拨开菱角,继续向西边走去。
眼下,菱角叶肥大,茎底长了十来个5厘米长的菱角,看个头,再过一个多月,就能采收了。
当水漫过膝盖时,沈青停下了脚步。
他双手伸至洼底,合力挖出一大团淤泥。
哗---
污水淅沥沥往下淌,待水流干,沈青将淤泥丢进桶内。
想要小莲长的好,必须把它栽进富含营养物的淤泥里。
挖满一桶后,沈青淌水走上岸。
往北挪了几米,捧起一捧捧清水,洗净身上的泥,待体表水分蒸发完,穿上鞋袜,拎桶回了高粱地。
他揪下一粒高粱,剥掉红壳,将籽塞进嘴里,外层硬实,内芯软弹,七成熟左右。
沈青拿起镰刀,着手割高粱。
和上回一样,左手抓梢杆,右手挥镰刀,待左手空间被占满,把红穗放到地边,再继续割。
太阳缓移,云卷云舒,高粱地内的人影,缓慢挪动着脚步。
良久!
久到手腕发酸、脖子发僵,沈青才割完全部高粱穗,坐在地旁喘粗气。
休息片刻后,用麻绳将地边一个个三棱柱样的红穗堆,绑成大腿粗的小捆。
随即,着手装进车里。
第一层,穗头朝向车框,横着摆两排,第二层,穗头朝向车尾,纵着摆四列,以此类推,将板车装满。
当地边的三棱堆,被清空一大半时,垂柳旁多了一红金龟子,大大的身子,小小的脑袋。
沈青挎上肩带,握紧车把,向下一压,车身...动都不动。
于是,他手往前挪,拉长‘施力点-支点’的距离,双脚腾空,借助自身重量,令车尾向上抬了起来。
接着,身子前倾,拽紧绑带,向北走去。
辘---
车轮碾压野草,红穗微微颤动,像风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