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来越多人站出来列举任严的罪证,无论如何,他们都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力。</p>
这些罪证一点一点罗列出来的时候,数量却是惊人的。</p>
此人简直无恶不作,光是罪证就列了不下四十条。</p>
远在京城的朝臣们也都知道了此事。</p>
如果皇帝不严惩任严,就无法给杭州上下一个交代。</p>
有些东西,不是依靠权势就能掩盖的。</p>
他也不可能再屠一次城。</p>
萧钰不是先帝,不会任由任严蒙蔽,何况任严杀了自己钦赐的巡抚就是在打他的脸,完全不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p>
从前的那些巡抚声量不够,百姓和杭州百官们也不会这样站出来。</p>
而徐则安赈灾成功,真正做到了上下都对他感恩戴德,这样的功臣是不该死的。</p>
徐则安的份量太重了,任严真是不该动徐则安。</p>
可惜他此时已经没有理智了,如果不除掉徐则安,他也是彻夜难安。</p>
可当萧钰和太后说起此事的时候,太后却并不赞同萧钰这样做。</p>
因为任严有先帝御赐的免死金牌,还牵扯到了岐山王的旧事。</p>
这件事在太后眼里是皇室丑闻,先帝下令屠城的事做的难看,若是任严知道自己要死了开始胡乱攀咬,又牵扯出旧事,岂不是又要引起朝野非议?这件事本该烂在历史的尘埃里的。</p>
太后不愿意任何人再提起此事。</p>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她的母家也曾参与其中,谁都不干净。</p>
任严要是捅出来了,她也没好日子过。</p>
毕竟直到现在,朝中还有不少老臣对岐山王忠心耿耿。</p>
李太后肃穆的面庞上露出为难的神色。</p>
她几乎是带着几分恳求的意味说道:“皇帝,从轻处罚吧,降职即可,留他一条性命回乡养老吧。”</p>
可是这件事最终也没能如她所愿。</p>
萧姿仪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杭州。</p>
一进城她便发现杭州城内四处都挂着白条,还有不少人身着白衣,萧姿仪很是好奇。</p>
何人能让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