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江鸿飞内心深处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反省。
江鸿飞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或许过于狭隘,缺乏应有的包容与远见。
毕竟,那些文官与文人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他们心怀善意,渴望大元帝国能避免重蹈历史上那些因穷兵黩武而衰败的覆辙。
如唐明皇之例,其前半生的辉煌与后半生的昏聩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国家命运的警示。
鉴于此,江鸿飞决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批评与建议。
次日,江鸿飞挥毫泼墨,撰写了《求贤纳谏疏》。
江鸿飞在笔下流淌的,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对当下大元帝国的深切期许。他深知,文字虽轻,却能载道,能激浊扬清,唤醒沉睡的良知与智慧。
于是,他笔锋一转,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继续勾勒着他心中那幅理想国的蓝图。
“夫人才者,国家之根本,社稷之栋梁也。自古及今,未有不用贤而能兴,不亲小人而不亡者。朕欲求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愿四海之内,有识之士,皆能怀抱利器,以待时飞。不论出身高低,不问过往是非,但凭真才实学,共襄盛举。”
江鸿飞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渴望施展抱负的心灵。他深知,人才之兴,在于教育;教育之盛,在于重视。
于是,他又在《求贤纳谏疏》中添上了一笔:“朕将大兴文教,广设学宫,以儒家经典为基,兼采百家之长,培养德才兼备之士。使士子皆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我大元帝国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同时,江鸿飞亦不忘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