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劝说老朱放宽海禁政策,言辞和道理没有多大用,真正有用的还是坚实的经济基础。
首先要有强大的船队,才能拉起强大的海军力量,直捣倭寇巢穴。
当大明在东海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倭寇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而想要组建这样的船队与强大水师,说到底了还是资金。
想要获取资金,就得从各个方面逐渐积攒……
所以此次下南洋之行,势在必行!
陆知白下定决心,不管朱元璋对此什么态度,他也绝不会改变初衷。
下午。
陆知白返回府邸,见到黄如琢,与他说了些事。
黄如琢听闻要带贸易船队回去,沉思片刻后,便应承下来,说道:
“我来时乃是一个小船队,所幸运气还好,未遇海盗。倘若规模庞大,必须配备火炮,否则极易被盯上!”
陆知白点头说:“你愿意便好,其余事宜我自会协调妥当。”
此事自然需撰写奏疏,先告知老朱,待其同意之后,再去拉拢其他投资。
当天,陆知白便将奏疏写就,命人呈递上去。
料想朱元璋不会立即批复,所以陆知白打算溜去栖霞。
依照原计划,在寒假来临之前,学生们需前往一趟栖霞。
栖霞那边的货栈也传来消息,他先前要的一些货物,已准备妥当。
次日恰逢晴天,陆知白带领学生们前往栖霞。
黄如琢选择了随他一同前往。
现在他对陆知白有了更多了解。
越发感觉此人真是颇为妖异……不,是神异。
几十辆马车,沿着水泥路朝栖霞进发。
一路上,一群熊孩子叽叽喳喳,兴奋异常。
他们发现每次来到栖霞,此地都会有新的变化,且一次比一次繁荣。
如今,道路两旁的各类店铺,又增添了不少。大冬天的,路上也有不少行人。
不过,大家尚不清楚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尤其是一辆马车中,满载着笔墨纸砚之类的物品。
车马行至栖霞山,在进山口附近的招财客栈门前停下。
这家客栈,自然是陆知白的产业。
许多学生下车后,左顾右盼,兴奋不已,喧闹声此起彼伏。
陆知白高声喊道:
“全体集合!”
虽说许久未曾听到这般号令,但学生们依旧迅速做出反应。
依照之前军训时养成的习惯,迅速排列整齐。
尽管他们背着行囊,略显杂乱,却依旧令黄如琢以及旁边的路人惊叹不已。
这些学生竟如此听话,犹如士兵一般!
陆知白令他们立正、稍息,而后开始点名,报数。
点完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