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遇到一个自信到丝毫不怕功臣,功高震主的皇帝,那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他还年轻,大唐也很年轻。
他们有着足够的时间来建立一个伟岸的帝国。
.................
.................
长安城的街道上,满是做鸟兽状四散而逃的士子们。
这些士子,大多都是和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然他们也不会出现在在这里。
他们以后要去各地做官,少不了世家的帮助,既然如此,就那就站队吧。
而且他们觉得自己一介读书人,朝廷应该不会为难他们的,朝廷还需要他们协助治理天下呢。
要是真的侥幸成功了,以后说出去也是一项足额的吹嘘资本。
可惜他们没有想到,向来有从良纳谏名声的李二,居然选择了最为血腥的镇压方式。
当鲜血洒在雪地上的时候,他们才真正的明白了。
朝政不是过家家,在私下议论议论就得了,真要是敢于对抗朝廷。
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当刀子落下的时候,他们顿时知道反省了,知道错了。
其实他们只是知道要死了。
........................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出自《论语-为政篇》-《如何用客观的目光去看待毁誉参半的唐太宗》
弘化十五年秋,大唐皇帝颁布诏令,对周围的藩国实行十一抽杀律,以彰显天威。
而这次被抽中的,正是洱海地区的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统称六诏。
藩将论钦陵与唐将苏定方奉大唐皇帝令,率领大军南下讨伐不臣。
当大军经过黔州时,杂役营的士兵们在山野中捡到了一个瘸腿的汉子。
负责杂役营的队率皱着眉头看着这个一脸落魄的汉子问道:“你在山野间是否遭遇了贼寇?如果有,请告诉我具体方位,我会立即上报将军。”
瘸腿汉子有些紧张地回答道:“没有……我只是不小心跌了一跤,与家人失散了。”
队率看着他一瘸一拐的腿,又想到军医说他没有多少时日了,顿时心生怜悯之情,安慰道:“你就在这里安心养伤吧,我们还会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
等你伤势恢复能够行走,或者你的家人前来寻找你,再做打算。”
说完,队率转身离开了。
在杂役营呆了有一些时日的汉子看了看自己的手,又看了看天。
他对这些日子的见闻有些不敢相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