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其中原由,因何?因为有秩序和规则之力的束缚,故而万道存于其中却无有显露其外!如何突破约束的限制?唯有艰苦卓绝的修行,才有练而知,知而会,会而明,明而悟的道理。然而悟之理在于心,道之理在于物;又有心者变化,道者恒定。是故虽有千万人始于道一,练之则不同于一道。不然,眼前人同修雾月之法,何来有差别?你可相问:剑在何、何为剑?便有不同答案。”
胡云分别相问于众人,道:“剑在哪里?”
张如烟想了想,道:“剑在手。”
夜爵道:“吾剑在心。”
温柔道:“藏剑而不用。”
柳晨和赵四海尽管被问得不知所以然,但仍是回答了胡云的提问:“无剑而不有。”
戒灵道:“五人有三种答案,代表道则映照在武技上的三种意境。其中:藏剑而不用、无剑而不有,是这三种意境中最高的一种层次,却因为个人际遇和追求外物优劣之心境,即使身有剑亦为不有剑,与意不同自然无意;剑之在手即为近道,为意之初,入门;心之所向而剑之所至,为意之晋级,小成。你呢?小家伙,你的剑又在哪里?”
胡云沉思,道:“吾剑在手,吾手无剑;吾剑在心,吾心无剑;吾之剑在于天地、然而天地未有吾剑,吾之剑为万物,然而万物不为吾剑。吾有剑,天地万物皆为剑,剑亦为剑;吾无剑,天地万物皆不为剑,剑亦不为剑。不有不无、不无不有,即为吾之剑。”
说时迟那时快,一把短剑出现在胡云手中。
剑光一闪,一股剑意如同疾风疾草般的速度劈向不远处一棵大树。
剑止,已回鞘。
树依然是树,不有变化!
“……”
就在众人愣神之际,有火起于胡云指尖,弹指间又以同样的速度奔向不远处另一棵大树。
火到,树燃,即刻化为灰烬。
“……”
众人大惊火焰的威力,纷纷羡慕不已。
戒灵道:“剑之意至弱为小,火之意至强为大。为小者缓死,为大者即死,二者皆不可救。小有大之力不及,大亦有小之力不及,小与大、大与小之意等同。”
胡云:“……”
戒灵道:“二树为例:剑之意伤其本源、火之意灭其道身。伤其本源者无异于断其活路、灭其道身者无异于取其性命,二者殊途而同归,故而其树不可救,不可活。”
胡云:“火至而树毁,一眼便知;剑至而树亡,不明其理。望大人解惑!”
戒灵道:“火意之伤,由外及内;剑意之伤,由内及外。二者之力一大一小,给人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才会生出高下、强弱的判断,实际上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