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定制度予以奖励,以安定社会秩序。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尽快提高燕军的战斗力。
昭王还注意吊死问孤,去慰抚那些有丧葬之忧的人家;对那些有生育之喜的夫妇,昭王也派人去祝贺,给予关怀。昭王与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运,争取全国各阶层对自己统治的拥护。
举兵伐齐
昭王在乐毅等人的辅助下,兢兢业业地奋斗了28载,不仅国家日渐殷富,积累了相当实力,而且培养了奋发图强的民风。燕国上下同仇敌忾,举兵伐齐的条件一天天趋于成熟。
举兵伐齐旗开得胜
正当昭王励精图治,燕国国势蒸蒸日上之时,燕国的世敌齐国已达到了强盛的顶点。然而,齐国国君对内不恤民力,横加赋敛;对外不断用兵,惹得诸侯不满。
忍辱多年的燕昭王认为报仇雪耻的时机已到,决意举兵伐齐。分散齐国齐国毕竟是东方大国,单靠燕国的力量是无法与之抗衡的,乐毅提出了“与天下共图之”的战略,得到了昭王的赞同。
昭王与乐毅、邹衍仔细分析了形势,清醒地认识到,当时齐、秦、赵三强都在千方百计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宋国的定陶是中原地区最繁荣的商业大都市,齐、秦、赵三国均想染指。
一旦齐国灭掉宋国,就必然会加剧齐与秦、赵的矛盾,同时也会对韩、魏、楚诸国形成严重的威胁,引起这几国的不安。昭王便定下诱齐灭宋、孤立齐国的方略。燕国表面上臣服于齐,使其对之放松戒备。
其间两次派苏秦出使齐国,进行离间,唆使齐王轻率地决定西向攻秦,南向灭宋,昭王则趁此良机,遣使与魏、楚联系,并派乐毅赴赵,促使赵王劝说秦国伐齐。秦国本于齐国相约东、西称王,共分天下;岂料齐竟毁约攻秦、灭宋,势力侵入中原地区。
为了出这口恶气,欣然应允伐齐。这样,就形成了各国从北、西、南三面对齐的包围之势。联合抗齐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兵出征。此时,楚军已驻军于淮南,准备夺取齐国淮北之地;秦与赵、韩、魏也各派一名大将军率军向齐国进发。
齐泯王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觉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仓促应战。齐泯王尽起全国之兵,渡过济水,西进拒敌。齐军因连年征战,士气低落,加之齐泯王对作战不利的士兵以挖祖坟、斩首级等残忍手段相威胁,更使齐兵寒心。
联军发起进攻,齐军一触即溃,连连败北。齐军主力被歼后,齐泯王率残部狼狈逃窜,退回国都临淄。昭王闻讯十分高兴,亲至济西战场劳军,厚犒将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