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四年,鲁恭侯、宋桓侯、卫成侯、郑(韩)厘侯来朝\",即指此事。这样魏惠王又恢复了魏文侯、武侯时的霸主地位,因而有逢泽会诸侯朝天子的举动。《战国策,秦策五》载:\"梁君伐楚胜齐,制韩、赵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此事又见于《秦策四》、《齐策五》)
魏惠王率领的十二诸侯,多是泗上小国,商鞅说魏惠王:\"大王所从十二诸侯,非宋、卫也,则邹、鲁、陈、蔡。\"鲍彪注《秦策》说十二诸侯中有\"鲁、卫、曹、宋、郑、陈、许之君。\"郑即韩,公元前375年韩灭郑国,后迁国都于郑都新郑,故韩也称为郑。逢泽之会,不仅12个中小国家,战国七雄中秦、赵、韩国都在其中。
《史记·秦本纪》载\"孝公二十年,秦使公于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史记·赵世家》\"肃侯四年,朝天子。\"四年当是六年之误,魏惠王率诸侯朝周天子在惠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343年)。
魏惠王带领战国七雄中的四个大国及一些中小国会盟朝天子,使魏国的霸业到达顶峰。这也反映出,到战国初年,政治斗争的格局,还是照抄着春秋时期的争霸方式在进行着,企图利用周天子这块牌子来达到号令诸侯的政治目的。
魏惠王问政孟子
魏惠王自称治国尽心竭力,河西发生灾荒,就将那里的灾民安置到河东,将河东的粮食运送到河西。当河东发生灾荒 时,也是这样做的。可是魏国的人口不见增多,这是什么缘由呢?
孟子说,“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 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典故的由来。魏惠王问怎样才能治好国家。
孟子说;只需不去剥夺农民耕种的时间,粮食就吃不完;不拿过密的鱼网去捕鱼,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木材有定时,木材就用不尽。这样老百姓就感到满足了。他还说: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棉袄。
鸡和猪狗一类家畜不要耽搁繁衍豢养的时间,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常常吃到肉。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能及时耕种,数口的家庭就不会闹饥荒。仔细地办好教育,孝敬父母,尊崇长上,老人就不再用为本人生活奔劳。这样就能得到人民的拥藏。
魏惠王又谈到本人继位以来,被秦国和齐国多次打败,这是奇耻大辱,要怎样才能报仇雪耻呢?孟子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口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