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登封东南)。郑国由于受到楚、魏、韩等国入侵,国土大多丧失。
韩文侯二年(公元前385年),韩国再次向宋国发起进攻,一直打到宋国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俘虏宋君。韩文侯七年(公元前380年),进攻齐国,打到桑丘(山东济南)。韩文侯十年(公元前377年),韩文侯去世,其子韩哀侯即位。
韩哀侯(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374年),韩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战国时期韩国第4任君主(公元前376年 - 公元前374年在位),韩文侯的儿子,韩共侯的父亲。
韩哀侯元年(公元前376年),继承君位,与赵敬侯、魏武侯废晋靖公为庶民,瓜分其食邑,令晋国绝祀。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灭亡郑国(参见词条韩灭郑之战),迁都新郑。[
]韩哀侯三年(公元前374年),韩哀侯被韩严弑杀,其子韩懿侯继位。
韩懿侯,姬姓,韩氏,名若山,是韩哀侯的儿子,韩国第五位国君(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63年在位)。早年被立为韩国世子。公元前374年,韩哀侯被韩严(又作韩山坚)所杀,若山被立为国君,是为韩懿侯。
公元前369年,公孙颀建议韩懿侯趁魏国内乱之际,联合赵国伐魏。二军在黄河以北集结,进攻魏国城邑葵(今河南焦作西北),一举攻克,士气大振,再挥兵西进,攻打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联军内部意见不合,韩懿侯乘夜率军队离去,不战自破,安邑之围遂解。
按《史记》,懿侯元年是公元前370年,在位12年。按《竹书纪年》,周烈王二年(公元前374年)“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这年为懿侯元年,公元前374年。《史记索隐》按:年表懿侯作“庄侯”。
又纪年云“晋桓公邑哀侯于郑,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而立韩若山”。若山即懿侯也,则韩严为韩山坚也。而战国策又有韩仲子,名遂,又恐是韩严也。
《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而子懿侯立。懿侯二年,魏败我马陵。五年,与魏惠王会宅阳。九年,魏败我浍。十二年,懿侯卒,子昭侯立。
韩武(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333年),姬姓韩氏,韩懿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第6位国君。韩国国势最强,便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韩昭侯前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
公元前355年,韩昭侯实行改革。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申不害变法),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推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