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等着被人从红薯藤蔓里拾起。
陆川安排杨林和杨森扩大现场看擦范围,争取有更多发现。
王家沟的晨雾还没散尽,杨林踩着勘查踏板在李家小院外的菜畦里移动,勘查灯的光束穿透露水,在泥土上划出亮线。“扩大半径至
50米,”他对着对讲机说,靴底的防滑纹路在湿润的土壤里碾出规整的菱形印记,“重点排查工具痕迹和异常扰动区,注意寻找非本土植被碎屑和金属反光点。”
杨森正蹲在通往地窖的石阶旁,足迹灯的蓝光照亮了一道
42码胶鞋印。他用比例尺卡在鞋印前掌处:“师兄,这枚足迹的压力面分布很特殊,前掌内侧压力比外侧大
30%,步长
65厘米,步宽
12厘米,符合内扣步态特征。”他掏出石膏粉,均匀撒在鞋印周围,“这枚立体足迹的深度达
0.8厘米,比地窖内的浅
0.2厘米,说明嫌疑人离开时负重减轻——可能是作案后丢弃了什么东西。”
两人沿着足迹延伸的方向往村西头推进,路边的玉米秸秆有明显的倒伏痕迹,茎秆断裂处的新鲜截面还在渗汁液。“玉米秸秆的断裂方式是弯折性断裂,”杨林用镊子夹起根折断的秸秆,“不是自然倒伏,是被横向力强行折断的,断口处有深绿色的纤维残留,与地窖内发现的纤维成分初步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