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群体”立言的人。前阵子刷到条帖子,有人说“90后都不爱走亲戚,过年就该各过各的”,下面立刻炸了锅。有90后留言“我每年就盼着跟表哥表妹凑一起打麻将”,也有人说“我奶奶身体不好,过年不走动心里不安”。后来发帖人删了帖,估计是没料到:哪怕是同一代人,成长环境、家境、性格千差万别,哪有什么“统一想法”?
想起以前单位有个实习生,总爱说“我们00后都这样”。开会时领导让提意见,她抢着说“我们00后不喜欢拐弯抹角,有话直讲哈”,然后噼里啪啦吐槽了一堆流程问题,末了还加句“大家肯定都这么想,就是不好意思说”。可散会后我听见另一个00后同事小声说:“其实我觉得老流程挺稳的,就是没好意思反驳她。”实习生本想当“代言人”,结果反倒把自己架在了半空——你以为的“群体心声”,可能只是你一个人的看法。
倒是见过活得通透的人,从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楼下张伯退休后天天去公园下棋,有人问他“你们老年人不都爱跳广场舞吗”,他乐呵呵地说“我不爱动,就爱琢磨棋谱,不过老李头他们跳得可欢了”;小区便利店老板娘总备着两种醋,有人问“不都吃陈醋吗”,她笑着说“有的年轻人就爱白醋拌凉菜,各备着总没错”。他们从没想过“代表老年人”“代表顾客”,只是守着自己的喜好,也容得下别人的不同。
说到底,人这一辈子,能把自己的日子想明白就不容易了。你爱吃辣,不代表别人咽得下花椒;你怕热闹,不代表别人不喜欢扎堆;你觉得“这样才对”,不代表别人的活法就错了。别总急着替别人说话,别总想着当“代言人”——你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看清自己的心意就好。
毕竟,承认“我只能代表我自己”,不是妥协,是清醒;尊重“别人有别人的想法”,不是退让,是善良。少替他人立言,多听他人说话,反而能少些尴尬,多些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