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太监还在啰啰嗦嗦地说,太子忍不住了,冲着他喝道:“还不快滚!”
“是......”
太子朱和陛揣着一肚子不痛快,进入暖阁换了身衣服,磨磨蹭蹭的洗漱了一番,这才赶往乾清宫。
一路上,他疾步而行,不敢稍加停顿。
朱和陛知道,父皇对对皇子们的要求非常严厉,从他们上学开始,就不准迟误。
刚才消灭“犯罪证据”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去晚了一步,定然少不了一顿训斥。
朱和陛来到乾清宫时,殿前肃穆寂静,几个太监正在廊沿下洒扫。
太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轻手轻脚地躬身进殿,见父皇坐在御座上,神情严肃。
户部尚书李岩、工部尚书杨万里、都察院的韩诚科正在奏事,还有一个不知名的御史官员,垂首汇报着山东灾情。
太子不敢打扰,默默地行礼之后,退下来站在一边。
朱慈烺听完奏报,对内阁几位大臣道:“下面出了这等事情,实在是朕登基以来闻所未闻之丑闻!朝廷救济长山县的两万石粮食,只有一万石分给百姓了,竟有半数被各级官吏侵吞了!”
“朕是真没想到,我大明一些地方的吏治败坏如此!长此下去,百姓可怎么活?大明是不是又要出一个李自成、张献忠?是不是又要等流贼汇聚,再把皇陵再挖一遍?”
太子在一边听着,见父皇动了气,也不敢多嘴。
却听户部尚书李岩说:“陛下不必为此生气劳神,御史刚才所奏,只是长山县一地的见闻,何至于到处皆是如此呢?”
韩诚科接过话茬:“据巡查御史所言,山东的情况确实令人触目惊心,那长山知县也太没有王法了!依臣之见,都察院今天就下文,派御史常驻山东,好好地查一查,该办的办他一批!”
当年进京告御状的韩举人,这些年铁面无私地办了几个大案子,当上了都察院院长,现在牛逼了,动不动就要办人,还是按批来。
户部尚书一向谨慎,听韩黑脸这样说,他不得不表态了:“眼下赈灾抚民为主,不宜大动干戈整肃官场,当然了,找几个典型杀鸡儆猴,还是很有必要的。”
朱慈烺沉思了一下说:“嗯,你们说得有道理,朕看赈济一下灾民还是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