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枪械等等,应有尽有。
根据介绍,昨夜朱和墘试验电报的地点是从九五飞龙殿到皇子居住的东五所,电线沿着西五所外的宫墙,是一条垂直的路径,距离大概三百米。
实验很简单,几次下来都成功接受到了电信号,只是电报的传送速率十分有限,传不了长篇大论,必须精简字数。
而且,由于不熟练,朱和墘发一次十个字的电报,搞了将近一刻钟,还有电码设置和翻译,更是麻烦耗时。
这些都是小问题,战争期间,那些熟练的电报员使用摩斯码大约能每秒钟传送一个字母。
晋王朱和墘能一下子能想到参照《天武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几千个常用汉字编成了一部汉字电码本,可以说是天才了。
不过,朱慈烺作为过来人,知道电码仍需要完善,日后用在军事上,还需要使用密码。
他虽然对电报一知半解,但一些历史事件他还是记忆深刻的。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方面以电报截听了李鸿章回传给北京的电报,得知了清廷赔款求和的情资。
........
“好小子,干的不错!”
朱慈烺再度重重拍了下晋王的肩膀,露出了老父亲的笑容。
此时朱皇帝满心自豪,仿佛是自己发明了这个伟大的创造!
事实证明,他以诸皇子兴趣为主的皇室教育模式,是成功的!
老二汉王朱和墿尚武,喜欢打仗了,朱慈烺将其外放征伐中亚了。
老三齐王朱和岱尚文,喜欢修书和收藏,朱慈烺让他满世界的搜集经史子集,命其着手成立一个包罗万象、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
老四晋王朱和墘崇尚科学,年纪轻轻的就跟电干上了,搞出了电报这种先进的玩意。
老五秦王朱和坤,和他二哥一样尚武,于军中历练,还没什么成就。
老六西王和老七东王是混血儿,常年缺乏父爱,教育上稍显落后,兴趣驳杂,不过二人也很努力的追赶父兄,没有想过一辈子当咸鱼。
诸皇子,都是从小因兴趣而激发了学习动力。
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工作结合在一起时,那是非常可怕的。
天武三十年五月,朱慈烺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