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国才委托曹振等人寻找西方的书籍。虽然此时的西方科学未必领先于东方,但互补一下总是好的。如果大航海时代的东方能像西方世界一样用开阔的胸怀吸收彼此文化的有益成分,武安国认为他原来的世界可能会更完美。
所以,冯子铭出海接受的第一个有偿委托便是收集别国书籍,佛法和古兰经除外。曹振把自己当年的所有收藏和在天津卫近年的收集全部捐了出来,交给他带往京城。武安国收到书后,十分感激,所以抽出时间专程来船上向冯子铭致谢。
“子铭这次远行有什么收获”!喝了一会茶,武安国关心的问。
“也算不上什么收获,不过把以前的书上学的东西先验证一下,船刚到手,我们没敢走太远”。冯子铭谦虚的说。
“他啊,还等着其他两艘船呢,北平和海关委托我们搜集海外风土人情,顺便探一条和通往波斯以西的航线,我把皇上给的赏金和沈斌他们凑股的银子买了另两艘船,准备沿途做些生意。沈斌说按北平现在的发展,说不定哪天东西就没买家了,走远些,不至于到时候让货窝在手里”。邵云飞在旁边接过话题。
“沈大哥说的很对,郭大人也担心过这件事,还问过穆罕默德有什么办法,穆罕默德说的办法和沈大哥差不多,就是卖得越远越好。还提起您讲的故事,说茶叶在那边那个法兰西要用金箔包了卖”。冯子铭不愿意欠商人们太多人情,所以对寻找新的航线非常热衷,如果真的能从海上到达西方大陆,北平商人的家产至少还能翻上数倍。在寻找航线的沿途作些买卖,也可以补贴船队的日常开销,只有船队不依赖别人的赞助而是独立运行,才可能走得更远。
武安国点点头,看来这时代的人也不是全部没经济眼光,至少这个沈二公子已经考虑到市场饱和问题。放下茶杯,他正色说道:“沈公子说得有道理,本来汉唐时陆上还有个丝绸之路的,可惜现在被蒙古人给阻断了。所以东方的东西在西方更加昂贵,不过西方也有很多我们没有的东西。商业讲究的是互通有无”。
“陆路就不用想了,没蒙古人也不好走。运点儿货得带上十倍于货物重量的吃食,那些荒无人烟的大漠很难活着走出去。海上就不同了,毕竟船的载重大,走得也比骆驼快,这也是北平的父老们托我们寻找海路的原因之一”。冯子铭看着武安国的脸色回答道,现在的他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非常小心地希望能够在武安国这里求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