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李善长清清嗓子,慢慢地走上前来跪倒,没等说话,先带出了一串咳嗽,喘息了一会,他低声奏道“万岁,杜学士一心为国,武驸马胸怀百姓,所争不过是一时意气,二人都是为公不为私。万岁当以我朝有如此正直之臣感到可喜可贺才对,至于海关吗,老臣倒有个想法”。
朱元璋压住心中的怒气,示意武安国和杜斅等人一起平身退下,让人给李善长搬个座位来坐着奏事。
李善长哪里敢坐,慢慢站起身来,喘息着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朝海疆万里,所设海关不及二十,所以海关中虽然禁止粮食和黄金的出口,但沿海走私亦屡禁不绝…….”。李善长分析,粮食大量流向国外,这里边海事司要承担首要责任,主要原因是海关过少,出海口过多,少卿沈斌的没发觉这一点,或发觉后没及时采取措施,的确失职。但海关不可一日无人主事,前年出使高丽的朱江岩精于数学,可以接替沈斌的位置。
武安国没想到李善长上来先牺牲掉了沈斌,一时呆若木鸡。这个平素对自己支持有加的老太师居然这个时候和和别人妥协,武安国只觉得自己的心向下沉,向下沉,李善长后边的话,他一句也听不下去。
李善长第二个建议是,海关不但不可裁撤,而且朝廷还要加大海关力量。武安国在海关成立之初就提出要限制黄金和粮食的出口,是个非常有远见的建议,日后海关要认真执行。至于吴沉等人所说的禁止布匹出口,民间禁止机器纺织,李善长认为不可因噎费食。只要大笔提高布匹出口关税,并且出口布匹船只回来一定要进口粮食,采用配额管理的办法基本上可以杜绝缺粮事件的再次发生。
这个活稀泥的办法照顾了支持和反对取缔海关双方的利益,大家的争执焦点,在李善长嘴中也都变成了对海关用人不当的痛恨。听得朱元璋脸色渐渐平和,几个辅政的大学士也不敢再有什么意见。李善长的建议迅速变为圣旨,着海事司去落实。
“沈斌忠于职守,本身并无大错,还请皇上开恩”,一个官员出列跪求道。
“食君之禄,不忠君之事,还说无错,退下,有再为沈斌求情者,于其同罪”朱元璋怒斥道。
“这本来是我考虑不周,与别人何干”武安国呆呆的看着地面。于沈斌相识和共事的情形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万岁,臣有本奏”,压低声音,武安国走出来,直直跪在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