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终吧,你撒手不管了,我找谁去”?
李善长谈谈展了个笑脸,伸伸胳膊说道,“陛下身边人才济济,我这把烂骨头说实话是厚脸皮懒着圣恩不肯给别人让地方。老成持重些的,吴沉、王本两人才能强臣百倍,陛下如果喜欢年少力强,头脑清晰的,北平布政郭璞、工部侍郎周无忧,户部尚书费震都是栋梁之材。况且陛下还有太子、燕王、武驸马这些自家人在身边没用到”。
“王本?太师别和朕说笑,朕是问你正事。王本除了那两笔字外,其余地方不坏朕的事就不错。今天白天那个周无忧倒是有胆有识,做事也沉稳,可惜人望不足。费震又太小家子气,郭璞名声不错,谁知站到朝堂上是否能立得住。太子海事还忙不过来,姓武那个愣头青,那副脾气要不给朕好好改改,早晚朕要打他一顿板子。今天听说他还当面顶撞了太师,善长,不知可有此事”!
“也不算顶撞,驸马只是说,为政者要对百姓负责而已”。李善长笑笑把话题叉开,又引发一串长咳。“为政者无私德,但为政者要讲良心,为政者要负责任”。武安国白天的话又在他耳边回响。咳嗽够了,李善长喘息着说:“万岁,武驸马脾气虽然执拗了些,但确实是个心怀百姓的好官,满朝当中,比他替陛下考虑多的官员也不多”。
“这倒不假,这小子民间出身,读书虽然少,但比起一些满嘴文章的家伙强多了。为政者要负责任,这话也有道理。朕前两天看书,北平有个叫伯文渊的,写了篇文章叫官府之责,也说了这个道理。说什么“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都是官府的责任,官员不但要对皇帝负责,还要对治下百姓生活是否富足负责,说得真是有见地。满朝文武,明白这个道理的真还不多,这几年,人材都出在北平了”。朱元璋听李善长转述武安国的话,提到为政者的责任,赞叹了几句。
“陛下圣明”,李善长听朱元璋提起大儒伯文渊的著作,不知是祸是福,小心翼翼的歌功颂德。自从武安国对他说出目前政治的弊端是太依赖于明君与清官,他就一直处心积虑希望修补这个缺陷。大明的制度出自他手,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自己设计的东西尽可能的趋近完美。而以前读过的书不能提示他如何去做,所以李善长对于观点新颖的著述非常关注。伯文渊公开发表的任何著作他都未曾放过。有些观点他非常认同,有些观点他虽然不认同,但是非常担心这些观点会给作者带来大祸,总是小心的回护一二。孔子诛少正卯的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