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能考虑到军中弟兄的死活,自己不能不替他多准备几招后手。
“无论别人怎么说殿下,或者殿下真是蒙古人又怎样,没有殿下,就没有北平和震北军,反正我们永远和殿下站在一边”。张正心知道燕王的难处,仗义直言。没有北平新政,就没有他一家现在的生活,无论是感情方面和既得利益方面,他都会做出这种选择。岂止是他,震北军大部分将士不知不觉间已经把命运和北平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燕王朱棣的奏折比锦衣卫的密报只晚了两天,路上不停的换马,护送奏折十几个士兵风尘仆仆地冲进了京城。街头百姓听到马蹄声纷纷躲到两旁,不停议论。
“他叔,又怎么了,这几个士兵好像从江北过来的”。
“嗨,还能怎么着,打胜仗了呗,北边鞑子和咱们打了快半年了,也该分个胜负了”!
“不对,我看这事儿有点玄,打了胜仗应该沿街边跑边喊才对,就像前些日子玉门关大捷,蓝玉将军的报信使者那嗓门,吓得我家老母猪都炸圈了”。
“你当人家震北军和蓝玉一样啊,人家那叫稳重,看看那衣服就知道,和别人差别大着呢”。
“就那花里呼哨的,怎么看怎么像癞蛤蟆皮。还有他们那个怪怪的靴子,北平出的,说是战士靴,卖得死贵,我儿子就买了一双,花了一个月的饭钱,当宝贝似的就差被窝里也穿着了。不过震北军能打是没错,还没听说他们败过呢”。
“对啊,我家隔壁那小六子前两天还吵吵着要去辽东参加震北军,吓得他爹整天不敢出来干正事,寸步不离地看着”。
“嗨,刀剑无眼,你当震北军就刀枪不入了。不过这话又说回来,所谓富贵险中求,这两年震北军中官儿升得最快,爵位也最多,那国士头衔封了一堆堆的”。
“国士怎么了,又没有俸禄”。有人带着嫉妒和羡慕说。
“虽然没俸禄,但光宗耀祖啊,见官不拜,和举人老爷一个待遇”。
这年头,坏事、好事、好事、坏事接踵而来,每天都让人目不暇接。百姓们已经习惯了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有点儿新鲜事反而添了闲谈时的话题。反正蒙古人再厉害,也打不到京城来,快半年了,他们不还是在关外呆着。如果识字,就抓紧买明天或者后天的报纸,士兵们带回来的消息很快就会出现在上面。朝廷似乎也看到了报纸传递消息的快捷,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