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那些村子的情况。发现人家真有这些好处之后,他们短暂互相商量了下,就决定加入这个叫“大明”的农村互助组织。
很快,大家发现,朝廷没事儿就组织大家修路,给他们发铁农具,有时候还派人来削藩,把附近的土匪领主都给打老实了。于是,大家就逐渐产生了认可,还有意无意,就给亲戚朋友做宣传。渐渐地,全县的村子,都加入了进来。
人口和地域增加之后,为了更进一步的管理,朝廷专门派遣大员前来巡查,准备设立州县。吴藩的重臣黄子澄亲自带队来到这里,编订图籍,还要进行划界。
不过这里是胡斯学说的主要影响区,那会儿黄子澄刚被胡斯派的教士们打了一顿,在这边疑神疑鬼的,也不敢多说太多,就把具体工作都丢给手下的官吏,宣称自己要把精力放在勘察山川地形上面,然后天天跑去游玩。回来之后,再根据收集来的俗名,勘测到的地形走向,还有采集到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开始给这些地方起名字。
虽然军政能力很一般,但黄子澄似乎很擅长采风和文学创作。他起的汉文地名,含义乃至发音,都和当地有所关联,不管是原创还是翻译的部分,都相当巧妙。而且,工作之余,他还一时技痒,把这些地方的民俗故事,也顺手进行了编纂、改写,还整理出了册子,说这是自己的雅兴,到处发给人看。
除了那些大市镇,这些地方,本来就没有正规的名字。而且,大部分居民都没有机会接受地理教育,出了家乡,怕是也不知道几个地名了。因此,他这套四处旅游、不务正业搞出来的成果,反而广受欢迎,很快就被当地教士翻译成本地话,四处讲述、传播,作为教育和娱乐的工具。
从府里官吏到民众,都十分追捧,还有人专门来拜访,就为了听他讲故事。黄子澄十分得意,之前一直被打击的自尊心,也得到了很大满足。这些名称,因此得到了很快传播——只不过大家还是记不太住具体的区划。
好在,官府还是一直在制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