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总管府指定的各个地点进行输送。因为后方仓库尚且能保证安全,但仓库到前线集结地之间,往往就开始有敌人活动,需要进行专门的护送和路线规划了。
前线军队有时候会指定一个集结地,但也有很多时候,各个军团会分头行动,多路作战。因此元帅府需要尽可能调动自己掌握的有限力量,或者借助前线守备战团以及地方部队的帮助,一方面也得尽量避免占用宝贵的一线兵力,一方面又必须保证安全,尽量减少损耗。每次调度,同样是非常伤脑筋的事情。等行军总管安排各支部队把东西都取走,他们才能松口气。后续的分配和前线输送,就有他们自己负责了。
一袋军粮,就得前后经过三四个中央部门,和不少于十几个地方衙门,经过四五种不同身份的运输者转交,才能最后送到前线军团士兵的干粮袋里。
更何况,很多时候,兵部和元帅府还得对这些物资进行进一步地处理。比如户部给过来的,一般都是便于保存的小麦粒,但这种东西,就算脱粒之后,也只是理论上可以直接吃。天天让前线吃煮麦饭,军团兵肯定要闹事的。
所以,兵部还得想办法安排磨坊,做出面粉,进而制造军粮。传统的硬面包实际上不太方便,而且也容易出问题,所以现在已经换成新方式了:紫帐汗国带来了东方的大铁锅,他们会把面粉倒进锅里,加油炒熟。如果条件允许,还会加入其他一些材料。这种被称为“炒面”的干粮,是元朝那边最先流行起来的,相比而言,更容易携带和保存,事态紧急的时候,吃起来也方便。
这种干粮的制作,就一直是兵部经营的作坊在处理。时间长了,甚至有了些名声。而这种东西,当然也是要费心思去管的。
如今,战场上与敌人的战争结束了,但一场与文山卷海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虽然这些工作都默默无闻,远没有战场上的拼杀更引人注目,更容易打出声名,但大家其实都知道,这些繁杂的公文和精细的网络,才是罗马军队效率超过蛮族的基础,也是对方最难以学会、抄走的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