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改变的。当年,红帐汗国的玉米先生,就考察过农业的情况,最后发现,大家还是只能种那些生命力旺盛,好种、好活、好收的作物。
他尝试在国营农场推广甜菜,然而这种作物比较脆弱,必须小心处理,结果就是农场里的甜菜都出不了糖。他还发现,莫斯科郊外的河滩,比较适合种植蔬菜,所以希望加以推广,但当地人还是只种大麦、小麦,因为这些作物处理起来相对方便,施肥、收割之类的工作,都是开着机器转一圈就行。而蔬菜就太麻烦了,大家种不来。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吃。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红帐汗国的稳定时代,人们已经不怎么担心饿肚子了,开始有条件挑选好吃的蔬菜。番茄和西葫芦这些,就很受欢迎。
然而,哪怕在莫斯科,进口的西葫芦罐头每次都会引起抢购。因为这些蔬菜需要精心照顾和定期采摘,而当地农民是没有这个心思的。所以哪怕那个时代,都要从罗马尼亚之类的地方进口才行。
至于最出名的玉米,他们也种不好。玉米先生亲自跑到气候适宜的乌克兰,考察田间情况,结果发现田间到处都是杂草,地里的玉米都焉了。拿望远镜偷看了一圈,发现农夫们都聚在一起聊天,就没什么人干活。最后,他只能推荐,大家还是种野豌豆和燕麦吧。因为当地人这个田间管理水平,大概就只能种这些了。
这些情况,导致他非常气愤,在回忆录里反复吐槽,认为这“败坏了玉米的名声,而且首先败坏了我的名声”(作者注:原文如此)。可见,哪怕是红帐汗国,都没能改变这些过于悠久的习惯。
罗斯人的农业,大概也是有极限的。除非,他们完全改变这些习俗,不做罗斯人了……
“那这样吧。”他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能这么算了。既然人家都已经这么说了,他索性趁这个机会,提出:“不如多帮我一下,再增加几个专业战团的编制,可不可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