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蛮夷化本身,比那些蛮族部落,更应该让人警惕。我们得随时防止蛮族文化的扩散,还有蛮族思维的腐蚀。”
“这种交锋,是没有前线与后方的。之前动乱结束的时候,我就给其他人说过,大都这地方,蛮夷风气甚至比边境战区还浓厚。要击败这种敌人,可能比战场上战胜他们都麻烦,不能不小心。也不要怕得罪他们,有时候,诏安这些人反而会留下大隐患,还不如彻底决裂再击败敌人。你看明朝,不就是这种教训吗。”
“明朝怎么了?”史惠贞好奇地问。
“刚才我不是说过,能否承认造反者的问题么。”郭康举例道:“这是个很好用的判别方法。”
“古人经常说,某个王朝得国正,或者不正。这个衡量方式,就是描述他们的权威性。权力的说服力越强,大家就越容易服从,统治的成本也肯定会更低。”
“同样,因为权威性足够,他们就不需要对各种有势力的人进行妥协,可以去推行更多有利的政策。而另一方面,历史上,得国正的朝代,一般也都是白手起家,不怎么依赖其他势力,自然也有底气和他们争斗。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古时候,人们还没有足够的历史经验,去总结出这么精细的道理,就用正统性来进行一个模糊的概括。”
“明朝所处的时代,还有开国的经历,本来应该是正统性十分充足的。历史越往后,教育就越发达,管理国家就越来越不依赖世家大族培养的子弟。而明太祖也是从底层起家,打出来的天下。这个历程,大概只有汉朝能和他相比了。”
“不过,汉高祖并不忌讳自己起兵反秦的事情。汉朝的官方宣传里,不承认秦朝的五行正朔。汉高祖还专门祭祀陈涉,安排人手维护他的陵墓。但明太祖在这件事上,却没有人家看得开。”
“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的态度一直在来回摇摆,一会儿骂人家是鞑虏,一会儿又要承认元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