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老臣、近臣家中的杰出子弟之类。
总的来说,质量还算让刘荣满意。
“四百石……”
“嗯……”
“要不要稍作改动呢……”
思考间,刘荣心中也不由有些动摇起来。
——首先,本次科举,刘荣是一定要‘造成轰动’,好为日后的每一次科举开个好头的。
既然是要开好头,那自然是要让参加考试的人,尽可能多的坐上像样点、体面点,最好秩禄高一点的位置。
原本的计划是堆数量,任命上千,乃至数千名官员;
考虑到这个数量级,刘荣甚至还给自己留了个小小的退路——没把话说死成‘人人四百石’,而是说成‘最高四百石,最低一百石’。
而眼下的状况,显然无法满足刘荣堆数量的计划要求了。
既然堆数量不行,那自然就要提质量。
——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官做,并让拔尖的一批人,做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大’官。
念及此,一个原本不该被这么早拿出来的方案,也随之出现在了刘荣脑海当中。
“尚书台,就借此番,顺势成立吧。”
“甲榜定死为三十人,往后也同样如此。”
“——乙榜任命为四百石级别的少吏,到地方郡县打磨、沉淀;”
“甲榜的三十个,就先纳入尚书台,在朕左右见习吧……”
尚书,并非刘荣新发明的官至,而是本就存在于汉室现有体系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