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仗打的不值。
这仗,不该打。
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再要打仗,他们就会说:别了吧?
也别跟我说河西有多大、幕南有多好了。
当年也说高阙怎么怎么着,拿下就怎么怎么着;
结果死了那么多人,伤、残那么多人,十里八乡家家戴孝。
消停几年吧~
安生种地不好吗?
说到此,慈不掌兵这个概念,只可能为掌权者、‘掌兵’者所接受。
作为被掌的兵,底层民众非但不可能认可这一概念,甚至还会对接受这个概念的人感到愤怒!
因为慈不掌兵的内在逻辑,是不要将必要的牺牲视作洪水猛兽,要接受战略目标的达成,是需要承担一定代价、牺牲的——这一客观事实。
但在底层群众,也就是这一逻辑的‘受害者’眼中,牺牲,根本不存在必要与否。
牺牲就是牺牲,战死就是战死。
虽然战死也算是一种荣耀的死法,但他们只能接受别无选择的牺牲。
他们只接受在战争中,自己被逼不得已,退无可退,完全没有活路,只得无奈战死;
却绝对无法接受原本有活路、原本不用死的自己,却被上层将官主动牺牲掉、主动送进必死的陷阱当中。
——他们希望自己牺牲后,上官表现出来的是惋惜、自责;
而不是对此早有预料的理所当然。
所以高阙之战,汉家除了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