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必要死守的情况下还不套,更是愚不可及。
具体到这第二场高阙争夺战,情况,却是更加一目了然。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守之,少则逃之,说的可不是守城战!
而是双方在野外,在同等定量条件下,只以兵力优劣势而得出的战场应对理论!
即便是在野外对战,防守方都天然处于优势、进攻方都天然处于劣势;
就更别提在城池、关隘攻防战中,防守方的优势有多大了。
都不用说旁的——就说函谷关,能被天下人赞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虽然这个说法有些夸张的成分,一个人守函谷关,显然不可能守得住一万个人的猛烈攻击,但也只是夸张,而非胡扯。
通常情况下,城池、关隘攻防战,至少需要达到攻守双方3:1的兵力对比,才能算是势均力敌。
即:进攻方的兵力,达到守城方的三倍,双方才算是五五开。
再加上城池、关隘攻防战中,进攻方多半都有抢时间、求速成的战略需求,就更是的这个比例,达到4:1,甚至5:1,才能算是不遑多让。
想想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汉家北地郡的门户:朝那塞,是怎么破的?
——匈奴老上产于,率领足足十四万大军,猛攻朝那塞的北地都尉部五千驻军!
高达28:1的双方兵力比例,甚至都还打了好几天,让北地都尉部,为身后的北地、陇右百姓,争取到了一定的撤离时间。
那还只是朝那塞!
别说是高阙、函谷关这种冷兵器时代的史诗级关卡——就连萧关、武关这样的次一级关隘,都远比朝那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