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个名为刘兴居的叛王,打乱了汉人的阵脚。
一个叛王,就逼得汉人的太宗皇帝,不得不叫停汉匈双方的拉锯战,只得屈辱和亲,好转身去平定济北王刘兴居叛乱。
从当年那一站后,汉匈双方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汉人明白:在解决所有的关东诸侯王,确保汉匈决战时,没有任何一家诸侯王会起兵反叛前,汉家绝对不能再主动挑起汉匈决战。
如若不然,就要重蹈太宗皇帝三年,汉家砸锅卖铁,却仍旧不得不和亲、不得不前去平定叛乱之覆辙。
于是,太宗皇帝在位的之后二十三年,以及先孝景皇帝在位的六年多时间——前后将近三十年,汉家都再也不曾主动征集军队,向匈奴人发起决战邀请。
也就是这三十多年的时间,让汉人最终得以解决到关东诸侯割据,反复无常的弊病,具备了与匈奴人决战的内部条件。
大概也就是吴楚之乱平定后,汉家对待匈奴人的态度,便肉眼可见的变得愈发强硬。
吴楚乱平短短三年之后,当今天子荣元年,汉匈双方便爆发了朝那之战。
次年,汉家更是将计就计,主动发起了汉匈河套-马邑战役,一战而得河套在手!
至于匈奴人,则从当年那场拉锯战中明白:只要汉人地界,有名为‘诸侯藩王’的东西存在,那就总是能在汉人身上占便宜。
打,汉人不敢——至少不敢放开了打。
和,汉人虽然嘴硬的不行,但逼到极限,也终究还是不得不对匈奴使者予取予求。
于是,匈奴人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间歇性侵扰、日常性讹诈。
幕南各部年年侵扰汉边,隔个三五年,更是多部族联合,甚至由右贤王乃至单于庭领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