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就那么发着呆,就那么琢磨着:到底,是谁错了呢······
这样的噩梦,汉家的农人,几乎都做过。
甚至有许多原本还勉强可以糊口的农人,就是在真切经历这样一场噩梦后,才沦为佃农、奴隶,甚至于直接家破人亡。
后世人常说:富不过三代。
因为富贵人家娇惯子弟,最多传三代,就要被不屑子孙败光家产。
也有人戏谈:穷也不过三代。
乍一听,似乎是在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连续穷三代,就有可能出一个意志坚定、吃苦耐劳的子弟光耀门楣。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至少在封建时代,穷不过三代,只有一种标准的解释。
——连续穷三代,就没有第四代了。
这家人就要活活穷的死绝。
而今,汉家的农人,却不再担心这样的事发生了。
粮价恒定!
虽然比过去低了很多——秋收每石二十六钱,来年二十八到三十钱,偶尔上下浮动各一钱。
但正如封建时代,不求变,而更求稳一样。
封建时代的农民,相较于粮价暴涨、卖粮牟利,更希望粮价稳定一些。
至少卖出和买入价别差太多,甚至直接翻翻,搞得农民种出来三百石粮食,最终却连一百石都吃不到自己嘴里。
诚然,汉家的百姓农户,依旧贫穷。
但穷的很踏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