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这只不过是生活作风问题。
说的再直白点,就是对于一个统一的华夏封建政权而言,除非是酒池肉林那个级别,否则,帝王的后宫再奢靡,也不了多少钱;再节俭,也省不下多少钱。
所以,太宗皇帝一朝真正值得说道的,还是这节俭之风,刮到了官场之上。
在后宫,姬嫔们再怎么节俭,也重要还有个度。
裙不拖地是真,但不至于带补丁;
面无粉黛是真,但也不是真素颜;
养蚕织布是真,但也并非所有人,都有那巧手灵心。
但在官场上,官员们在节俭层面对太宗皇帝的讨好,却是完全无下限的。
个人层面——官袍缝缝补补,吃食粗茶淡饭,这都是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在的。
最要紧的是,在公事层面,官署坏了不敢修,车马旧了不敢换,以至于在官场上,形成了一股类似‘越像乞丐越光荣’的奇怪风气。
尤其是郡县官府,哪怕旧的围墙都塌了,当地官员也完全不敢休不说,还引以为豪的说:你看,俺们勾节俭吧?
宁愿风吹日晒,也决不‘大兴土木’!
出行更是千篇一律,人手一辆随时要散架的马车,且大概率是在高皇帝年间,甚至是始皇帝嬴政年间‘上牌’上路。
而这种近乎偏执的节俭,又与太宗皇帝年间风靡一时,或者说是彻底被发扬光大的贪污受贿之风,形成了极为鲜明,且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奇怪对比。
——官员一边节俭,一边捞钱?
官袍外缝补丁,衣袖里藏受金?
一边越穷越光荣,官府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