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因为‘贤’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是纯粹的客观现实,而是同样伴随着主观判断。
好比说,太祖刘邦的八个儿子,老大齐悼惠王刘肥为长,老二孝惠皇帝刘盈为嫡;
那谁为‘贤’?
太祖刘邦会说:老三赵隐王刘如意;
明知历史的后世人,以及作为穿越者的当今刘荣,则会说,是老四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那其他的儿子们,难道就都服气吗?
至少淮南厉王刘长必然不服!
又好比先孝景皇帝的十几个儿子,无嫡,当今刘荣为长;
那谁‘贤’?
文人士大夫会说,人称‘小夫子’的皇次子刘德最贤;
武夫将官会说,十五岁挂印出征,平灭吴楚的皇五子刘非最贤;
喜欢玩儿嘴皮子的辩论家们,会说擅长诡辩的皇七子刘彭祖最贤;
想要凭借送女人,得到天家青睐的落魄贵族、准贵族们,则会说人形态种马:皇九子刘胜最先。
当然,还有历史上的先孝景皇帝,以及未来的后世人会说:皇十子刘彘,也就是历史上的汉武大帝最贤。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不一样,每个人认定‘贤’的角度不一样,甚至就连‘认定谁为贤’的利益立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