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足以让他在成为大道以后演化三千大道那么海量的真之一炁。
试想一下,陈云目前不过半步大罗,距离三千大道之中的任何一条大道都相去甚远,如今却要想方设法制造出能演化三千大道的雄浑真之一炁,难度有多大。
他知道难度非常之大,但心中早有了计划,并且尝试过前两步成功了。
因此,陈云觉得自己这个方案成功的可能性,应该是非常之大的。
“只要我能完成构思,那么接下来我的实力将突飞猛进,迅速追上弥勒尊者、燃灯古佛,乃至抵达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和释迦牟尼佛那个层次,超越也不是没有可能。”
陈云心中默默思考着,“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这首诗是张紫阳写的,其实蕴含了大道的至理,也揭示了道是怎么来的。
虚无是大道的本体常态,一切形象世界都是从虚无中化生出来的,最后仍归于虚无,“实”、“有”只是大道在局部空间中暂时的变态。
虚无者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实有者有形有象,有始有终而不能常住。
虚无者正因其虚无而蕴含有无限的可能性和长久性。
故道教经典中对道有这样的描述:“是有非有,是无非无,是色不色,真空不空、大道洞玄虚、虚无之妙道。”
另外,《老子》中是这样描述道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夫唯道大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意即:道虽大,它没有具体的形象,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