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竟很多东西,直接在工厂里造好,再运到船厂焊接、下水,安装设备,确实也缩短不少时间。
要是所有东西都能全模块化,今后船坞就等于只是个流水线的拼接工厂。
然后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挤死其他同行,自己才能顺利度过船运低迷期。
这对,已经打算出手船运公司老旧货轮,压缩业务的国际船运公司来说,就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说不定,靠着一系列的专利,会更容易,付出更少的入股一家大型造船厂。
七十年代的霓虹造船业,正处于即便达到顶峰的阶段。
这时候想入股,人家理都不理你。
但南韩就不一样了。
67年时,南韩才有了第一艘吨位6千吨的货轮下水。
到了70年代,开着人工成本低的优势,抢走了不少劳动密集型,利润小的中小型造船业务。
到了80年代初期,南韩造船业,已经是世界第二。
和霓虹的竞争那叫一个激烈。
所以楚向前想压低船运公司的成本,除了建造更大的货轮外,价格更低、运营成本更低的两、三万吨货轮,还是有不小的需求的。
要是能入股南韩的大韩造船厂,不仅建造成本更低,还能搭上南韩造船业的红利期。
特别是越战期间,自己又和南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