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川了解过这个项目,主持该实验的物理学家斯特凡·乌尔默教授表示,这种实验可能有助于揭示物质与反物质之间更多的差异,进而回答一个涉及到宇宙大爆炸根本性问题。
那就是‘我们是如何在一百多亿年前本应湮灭所有物质的反物质大灾难中幸存下来的?’
理论上来说,宇宙大爆炸应该创造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它们本应迅速相互湮灭,使宇宙如今变得空空如也。
但实际上如今的宇宙充满了各种物质,可见当初大爆炸的时候所诞生的反物质和物质间是有偏差的。
而这个实验可以进一步揭示宇宙起源。
当然,除了理论上的重要性,这项技术或许在未来还可能成为另一项重要技术的‘支撑理论’。
那就是反重力技术。
在虚空场理论中,引力的来源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截然不同。
爱因斯坦将引力重新定义为时空弯曲的表现,引力的‘起源’变成了物质和能量的分布,空间的弯曲程度决定了引力的强弱。
而在经历了漫长时间的物理学发展,以及对常规物质和暗物质的深入研究后,徐川则将引力的来源定义到了另一个方向。
引力不源于质量,也不源于时空弯曲,而是源于粒子在虚空场破缺时所产生的能量波动。
这也就意味着质量越大的物体具备越多的虚空破缺行为,造成的能量波动也就越大。
而即便是在虚无的真空中,不断产生和湮灭的虚引力子在常规状态下会使得引力的净效应为零,维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