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特娘的!
用土炮防雹嘛,太小家子气,还是用大家伙来的更场面,此情此景,农机学院信心满满,优势在我啊!
农机学院、中央气象局经过友好沟通,各自分配了任务,气象局提供气象支持,农机学院负责解决如何把催化剂送上天。
对于将催化剂送上天的方式,农机学院里面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主张试制火箭弹,射程高、威力大,一颗顶五颗;
另一种声音则是利用现有最普及的单管高炮进行对应研发,理由很简单,毕竟农机学院搞的这次人工降雨潜在的服务对象是全国的人民群众,射具得常见,哪怕部分地方上没有,也得是国内能生产的,方便普及。
最终,学院采用了第二种方法,他们也知道火箭弹很帅,射程也更远,但造价也高啊,前几年北边卖给我们的喀秋莎,一发炮弹得六两黄金,折合眼下802块钱,欠账现在还没还完呢!
而高炮炮弹则便宜的多,只有喀秋莎火箭炮的六分之一,甚至更低。
说干就干,农机学院迅速联系到了军方,并在军方支持下与炮弹生产企业取得了联系。
高炮迅速拉进了学院,学院的学生也开始了手搓炮弹的实习工作。
学生们认为这里面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比如需要让炮弹飞多高、如何控制爆炸时间让炮弹在既定高度爆炸等等。
随着汇总在桌面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农机学院领导发现学生很积极,但考虑的有些多了。
农机学院只是改造炮弹,不是重新研制催雨弹,要充分利用现有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