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受了唐植桐的启发云云。
其他部门可以不提,但农机学院不能不提,因为用高射炮实施增雨作业是唐植桐在农机学院做个人报告时当着全校师生代表的面提出来的设想。
如果把唐植桐给漏掉,其他系统无所谓,但农机学院肯定会背上一个不那么好听的名声,起码得让人说一声吃相难看。
教育主管部门对唐植桐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熟悉。
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桌上是韩海舟帮唐植桐完善的那份简化字方案。
文字改革虽然由文改委主导,但班子成员跟教育部门存在重叠。
虽然此时可以说唐植桐已经做出了些成绩,但还不足以让领导们重视。
唐植桐的名字第二次出现在桌上是被接见后,再次加深了教育部门领导对他的印象。
人工降雨是第三次。
短短半年间,成绩接二连三,领导在听完汇报后,沉吟一下,先确定了人工降雨的真实有效性,才对农机学院的工作做了肯定,并夸了唐植桐一句:“唐植桐同志很优秀,是我们大学生的优秀代表!”
夸完并不代表结束,肯定还要有后续动作,不过此时教育部门也顾不上其他的,着重问了一下生产催雨弹的难度,以及开足马力生产能日产多少枚。
目前部分地区的干旱是全国皆知的,二流报纸从来就没隐瞒过旱情,只不过都是通过成功灌溉多少多少亩的形式见报罢了。
关于天灾,大部分地方是不捂盖子的,一方面能体现出干了实际工作,另一方面也为今年秋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