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万户,众生皆有不同,你我不同,道与德怎么可能只是单纯的持心前行?”
“卖炭老翁、河边钓客、伱和我、人与非人,混乱的世界之中,我们持心前行,可能做到吗?”
“可能。”李耳眼神坚定。
“如何做?”
“……修心。”
“何为心?”
“意之所向,念之所动,心之所往,即为本心。”
“山海有迁移,日月可变迁,人于天地之中,本心之对错又如何评判。”燕无瑕直言弊端。
“无善无恶,皆是本心。”
在李耳说出这话后,有的学子忍不住开口说出自己的思想观念:“不对,是修善心。”
“善心为重,若无善心,人人又岂可和睦相爱。人心混沌,必须修善心。” 这个学子的话出口后,李耳反驳道:“善与善之间,对大善而言,小善即为恶。”
相对而言,哪里存在绝对的善心。
学子直言不讳的开口反驳:“无善无恶,是人还是野兽1
“大道如此,逐道者必须坚守本心。”
两种不同的理论,李耳认为大道如此,道德真言,遵循本心。
另一个学子则是不同的意见,要修行善心。
此时此刻,犹如古代诸子论述自己对人与自然的探索。
道家的天人合一,儒家的仁爱,墨家的非攻,法家的律法治世……不同的看法,思想观念的碰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