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家发生的事,都和小兰说了。
在小兰面前,她没什么好隐瞒的。
小兰听完,替朱巧婷生气:“沈康他妈凭什么不喜欢你?你这么好,又不比沈康差,沈康不就家庭条件比你好点,不就运气比你好点,能弄到一份城里的工作。”
朱巧婷默然:“沈康的弟媳曾对我说过一句话,她让我不要把沈康当成唯一的救命稻草。就连她都能看出来我把沈康当成了回城的救命稻草,沈康的妈妈应该也看出来了,大概猜到了当初是我让沈康和我在一起的,她才会不喜欢我的吧。”
是了,沈康会和她在一起,都是她用了心计的结果。
沈康比她们下乡早,是老知青。
她刚来这里时,对沈康的印象就是性格很好,总能收到家里的信和包裹。每次收到包裹,有什么好吃的,沈康都会给大家分一点解解馋,因此,他在知青里的口碑很好,不少女知青都对他有好感。
但是,沈康对那些示好的女知青都是避而远之的。为了避嫌,他一般不会让自己落单,总会和其他男知青同进同出。
沈康长得不差,再加上家境看着也不算差,村子里对他起心思的待嫁闺女也不少。但沈康始终都是一贯的态度,温和有礼,但避而远之。
她对沈康起心思,是在小兰决定嫁给村里的男青年之后。
小兰出嫁的那晚,朱巧婷躺在床上,一整晚都没睡。
她想到了她自己的命运。如果回不了城,她是不是要像小兰那样,挑个还算凑合的村里男青年嫁了,一辈子都待在这个村子里?
但是,就算她能回城了,以她家里的条件和她家人对她的态度,她的日子也就是比在这里好一点点罢了。小兰之所以决定嫁给村里的男青年,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她们似乎并没有什么选择,无论哪种选择,未来都没有多光明。
如果她既不想嫁到村子里,也不想回自己的老家,那她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当地的知青结婚。如果能回城了,她就跟着知青一起回城去;如果不能回城,两个人在这里,总比她嫁给村子里没文化的糙汉强。
朱巧婷就是在这时候想到了沈康。
沈康无疑是他们这群人里她最好的选择了。
确定目标后,朱巧婷就去主动接近沈康了。
一开始,沈康对她并没有什么反应,对她就像对其他人一样,淡淡的但温和有礼。
转机是有一次,村里的一个姑娘趁着沈康落单,在田间小路上堵住了沈康。
这个姑娘的家人在村里有点关系,因此行事作风有些霸道。她喜欢沈康很久了,无奈沈康并不喜欢她,她在家人的建议下,打算先主动和沈康有身体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