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商州有一个日进斗金的水泥厂,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皇上与杨直不可能不心动。一个厂可以盘活一整个州,百姓们能借此养家糊口,上交的税钱也是财政的一大来源。况且若真如傅朝瑜所说,河西走廊一带都适合种植这棉花,那往后整个河西走廊一带都能轮作多种一季作物,这收益无疑是巨大的。
\n
怎么瞧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n
杨直心动不已:“圣上,要不微臣现在就替他们造势?”
\n
“不急。”皇上按捺得住,“他们不是说了吗?春耕之后这批布才能运到京城来。过段时间朕先将这些棉衣穿上,且任由他们猜这衣裳如何来的吧。”
\n
皇上对朝臣们认识得很透彻,简而言之就是贱,但凡跟傅朝瑜有关的东西赏给他们未必肯要,求而不得才会念念不忘,他就等着看这些人如何抓耳挠腮的。
\n
想到此处,皇上心情轻松了不少。
\n
将傅怀瑾送去西北真是送对了,河西走廊一带始终是皇上的心病,前朝末年被破坏得太狠,纵然朝廷有心重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傅朝瑜却已经让皇上看到了希望,其他人人不行,不代表他的安平侯不行!
\n
想到傅朝瑜心心念念的土豆,皇上决定力排众议,先送一部分土豆过去给傅朝瑜育种。至于朝中议论,皇上不愿多管,那本就是人家献上来的,现在要用一用,又怎么了?有本事他们也去找几个良好试试。
\n
皇上直接吩咐杨直下去办这事儿。
\n
杨直听此不由得会心一笑,若论圣心,朝中那些官员们加在一块儿只怕都比不上一个傅朝瑜。
\n
凉州的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推进。
\n
元宵过后,衙门陆陆续续又接了些盘炕的活,但有钱的人在年前都已经做好了炕,如今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单子,做完也就没了。剩下的人家自己用黄泥也能盘炕,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