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们带去福田院之后, 见小外甥对那些手工活也感兴趣,便让福安领着他在那儿玩了半天。
\n
小家伙跟叶娘子家的月儿关系不错,月儿比他大一岁, 比他高, 比他认识的人多, 如今时常领着他玩儿,福田院的小孩儿们因为月儿也对他格外热情。
\n
他与安老围观良久,见安老透过窗户看着里头的孩子们学手工活时微微出神, 便觉得先前的打算还是有希望的, 于是趁着回程之际忽然又提及新建小学一事。
\n
安老记得, 京城的永平小学似乎也是这位傅知州一力促成的。他也算不忘初心, 走到哪儿便将学校建到哪儿。
\n
傅朝瑜见他不说话,于是追问:“安老可是觉得凉州穷困至此,便是兴文教也是徒劳?”
\n
“岂会?子曰: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教化与政令、律法一样重要,为政者不仅需善政,还得要善教。”
\n
安老自己就是教书育人的,门下生员无数,桃李满天下,怎会不知文教的重要性?只是安老又瞅了一眼傅朝瑜,心中暗暗思量。这些日子凉州上上下下的官员对他们多有礼遇,起初他还好奇为什么,等看到诗集之后以为傅朝瑜是想借着他们给凉州扬名,可今日再一细想,只怕傅朝瑜所图远不止这些。
\n
傅朝瑜闻言大为赞同,甚至与对方推心置腹起来:“先生高见。其实凉州如今不过靠着纺织厂撑着,新建学校略有些勉强,可我们等得起,这些孩子一年年大了却等不起。教书育人,不仅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更为了让他们有改换门庭的机会。这些出身贫寒的孩子不缺毅力,有的也不缺聪慧,只苦于无人引导。若有良师益友,兴许有朝一日他们也能高中进士入朝为官,再将这一生所学回馈给凉州乃至大魏,教育的意义,不就在于传承吗?”
\n
要是换了别人,傅朝瑜也不好意思说这样的话,一介名士来他凉州任教,教的还是孩子,这话说出来便是冒犯。但是安老不同,他曾收的许多学生也是孩童,不拘长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