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一挥,脸上神色坚定
“请殿下指教”,李承志二人相视一眼,眼中虽是有些不以为然,但仍是恭敬开口
“承志所说火器弓箭之优劣,见地精辟,但火枪万般不好,却有一桩好处是弓箭比不了的”
“那就是成本”
朱朗顿了顿,而后继续开口道
“国朝制一张可用弓箭,弓身弓角,阴干粘合,少说也要数月之功,而火枪通体铁制,匠人锻制火枪,便如锻造刀剑一般,只要铁料充足,随时可造,熟练匠人,三两日间便可制出一把火枪”
李承志二人闻言,也是下意识点头,这也是军中如今大规模使用火枪的原因,弓箭实在是造价太高,耗时太久
弓箭虽然威力比火枪更大,但也没有大到完全不可弥补的程度
相较之下,火枪成本更低,又能大规模制造,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远程进攻的要求,这才是这个时代火枪逐渐替代弓箭的原因
只是这也只是军中的一些常识,对军中之事有所了解的人都能说出,并不值得称奇
但二人听到朱朗能说出这番话来,仍然是有些赞叹
这些东西虽是常识,但那也是他们这些将门子弟的常识,桂王对军中之事如此了解,显然是真的下过功夫的
朱朗见二人隐隐点头,又是继续开口
“这只是其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人员训练的成本”
“一个熟练弓手,想要能够开弓引箭,保持基本的准头,起码需要半年之久,而军中那些神射之人,更是不知几年才能训练出来”
“而火枪则不然,寻常士卒拿到火枪,只要有人教习,最多不过半个月便可熟练使用火枪,练出一百弓手的时间,足可练出数千精熟火器的火枪手”
“鞑子一族生于关外,自幼便生于马背之上,皆赖游牧射猎以为生计,就是老幼妇孺也能开弓射箭,是以鞑子军中不缺射手,神射之人也不在少数”
“而我大明则不然,我大明百姓重耕织,除了将门子弟,少有人习练骑射,若欲与鞑子比较骑射,则是以短击长,万不可取”
“我等大明之利在何处?我大明之利在于人口繁盛,工匠众多”
“是以我大明正应大力发展火器,鞑子招一百箭手,我等便练千人万人枪手,翌日对阵,万枪齐发,就是鞑子之弓箭再利又有何用”
“是以我大明之利必在火器,翌日也必然是火器之时代”
朱朗眼中闪过一道精芒,身为后世之人,他当然知道未来是火器的时代,而且这个趋势会一直发展下去,不可更改
是以他从没想过要在大明搞什么冷兵器方阵,火器必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李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