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法司审理。以实际罚行论定,经层层上达,报皇帝批准,才会定罪。就算这样,等到行刑,脑袋落地,也到秋侯了。
整个过程繁琐而兀长,根本没那么痛快的。
楚衡被拖出去后,吏部尚书柳奭站出来禀奏道:“皇上,日前相州刺史崔铭年老体衰,向朝庭请求告老还乡。相州刺史一职空缺,还需要朝庭遴选干吏前去赴任?”
“诸位都有何人推荐,尽可畅所欲言”李言微微一笑,知道今天朝中要清算不少官吏。
有些臣子要问罪,有些要外调,有些还要降职,都是根据这段时间的博弈结果来一一处置。这些事情下面的臣子们比自己还要请楚,这其中自有一套各方势力默守的规则。
李言也打定了主意,下面的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顺其自然,各方自动的会调整到位。
御史夫韦挺笏板一举,走上前道:“皇上,相州是下州,刺史是正四品,臣推荐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崔仁师。崔大人年富力强,精于庶务,必能胜任此职。”
唐朝原本有十道三百六十州,经过贞观后期的扩张后,又增加了十六道四百八十州,分别是辽东地区、漠南地区、中南地区、高原地区、河西地区、西域地区。
不过,除了东北的辽东半岛和南方的中南半岛之外,大多都是地广人稀的空旷区域,而且也多封成了诸侯国。目前,在朝庭直接管辖的范围内,共有十五道五百八十州。
这近六百州,分成了上州、中州和下州三等,不依地盘,而按人口数量来论。
四万户以上者为上州,两万五户以上者为中州,不满两万户者皆为下州。
唐朝官员品级依正、从、上、下共分为九品三十级。
三品及以上只分正从,三品以下官员不但分正从,而且每一级还要分上下。
上州刺史为从三品大员,中州刺史为正四品上,下州刺史是正四品下。
崔仁师的谏议大夫正好是正四品下,不过从朝庭中枢调往地方,不升一个大级两小级,就算是平调了。
崔仁师品级不变,从长安调往河北道的相州任刺史,妥妥的是降级了。
果然,韦挺说完后,朝中并没有官员再出来提出异议,崔仁师也是老老实实的出来上奏道:“回皇上,臣在长安任职多年,确实也需要增加一些地方的从政经验。”
“臣愿前往河北,任相州刺史。”
李言之前已经从长孙无忌口中得知,此前的朝堂事件,就是崔仁师在背后筹划,只是此人一直没有出面罢了。
昨日傍晚,长孙无忌和崔仁师谈过之后,没过多久,得到了世家的回复。而后,他就进了宫面圣,并把这几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