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相似。”
“也就是说,我们大唐已经过了鼎盛时期,正在走下坡路。”
“当然,朕若像杨广那样折腾,大唐也同样会重复前隋的老路;即便朕老老实实的当一个守成之君,不打仗,不修大工程。那么,这个衰落的过程可能会延续。”
“变得缓慢,可能五十年,也可能一百年,最后依然会重复这个过程,对吗?”
李言一席话,说的几人大汗淋漓,他们很想反驳。
若是之前,李言这么说,他们自然可以引经据典的驳斥回去。毕竟,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可经过李言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用国库的收支,剖析了前隋的兴亡。
他们发现,面对这种铁一般的事实,竟然无言以对。因为数据做不了假,这个图形也有前隋做参考,一时也找不到理由推翻。
长孙无忌只好硬着头皮说道:“皇上,虽然臣等也想大唐能千秋万世,可兴衰荣辱本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谁也无法左右。”
“长孙大人说的不错,不过,有的只活了十多岁就夭折了,有的人却能活到八九十,这能一样吗?”
李言对长孙无忌的敷衍很是不满,断然道:“隋朝三十八年,大秦更是只有十四年国运。可两汉加起来,却有四百年,之前的周朝,更是有八百年国运。”
“天下没有不亡的国度,也没有长生不死的人。”
“可长短之下,却有天渊之别,难道我们就只能干等着,不做点什么,用以延续王朝寿命吗?”
萧禹犹豫的接口道:“皇上,臣等自然会竭尽全力的来改变现状,只是现实的情况,经不起太大的改变,只能做一些细节的调整,比如开源节流。”
“虽能改善一些情况,可若想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也不太可能。”
岑文本心思灵透,已经明白,皇帝摆出了这么一手,必然是有些想法,于是谦虚的问道:“萧大人所说极是,也是实情,若依我们现在的情况,大体如此。”
“不过,皇上您曾经游历极西之地,眼界宽广,非吾等所及。”
“仅这一幅能解释王朝真实状态的图画,就让臣等叹服。不知皇上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极西之地的王朝,又是怎么治理天下的?”
岑文本话音一落,长孙无忌和刘泊、马周等人都是默然。
他们自然也猜到了皇帝搞出这种阵势,必然是有想法的。虽然不情愿,可事实摆在眼前,小皇帝的对事情的看法和视角,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学识和认知范围。
他们隐隐感觉到,这是一种全新的角度。
在这方面,他们只能被动接受,却无法去置疑,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